无论是已经作出如实交代的被讯问人,还是作出部分交代的被讯问人,抑或抗拒交代的被讯问人,在讯问结束以后,讯问人员都要及时地对被讯问人的心理进行分析。
讯问结束以后,及时地对被讯问人的心理进行分析,对于准确地掌握被讯问人在讯问结束后的心理活动情况,并根据其心理活动做好有针对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被讯问人在讯问结束以后,其心理活动并不会因为讯问的结束而停止,而且有可能更为激烈和复杂。其在心理的支配下,就会做出种种危害案件查处的行为。讯问人员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被讯问人在讯问结束后的心理,才能根据被讯问人的心理做出有针对性的工作,防止和杜绝危害案件查处行为的发生。
有的已经作出如实交代的被讯问人,其在讯问结束以后往往会对自己作出交代的得失进行思考分析。经思考分析,或认为自己如果不交代,没有自己的口供,讯问人员就没有证据,不能认定自己的犯罪或违纪违法的事实和作出处理,于是,产生翻供的心理。由于被讯问人已经作出交代,其认为讯问人员必然会根据自己的交代进行调查取证。为了使自己翻供得逞,翻得有理,这种被讯问人就会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,通过家人或朋友做同案人、对合人、证人甚至被害人的工作,统一口径,里通外合,进行翻供;或认为自己已对犯罪或违纪违法事实作出交代,证据已铁板钉钉,面临的将是长期的劳役之苦或断头,与其遭受长期的劳役之苦或在此等死,不如冲出牢笼一试,或许能成功,或自行了结更为体面,于是,便产生了逃跑或自杀心理,进而寻找时机逃跑或自杀。如果讯问人员在讯问结束以后,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被讯问人的这些心理,就能针对被讯问人的这些心理,做好有针对性的防范工作,或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,或落实防止被讯问人逃跑或自杀的措施,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有的已经作出了部分交代的被讯问人,其在讯问结束以后往往会对讯问人员的讯问进行分析。经分析,或认为自己尚未交代的部分,讯问人员并未掌握证据,于是,就会产生自信性侥幸心理,在续审中,其就会在自信性侥幸心理的支配下,拒绝交代尚未作出交代的犯罪或违纪违法事实;或认为自己尚未交代的部分,有的讯问人员已经掌握证据,有的讯问人员没有也不可能掌握证据,于是,便会产生选择性侥幸心理,在续审中,其就会对认为被讯问人员已掌握证据的事实作出交代,对认为被讯问人员没有也不可能掌握证据的事实拒绝作出交代。如果讯问人员在讯问结束以后,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被讯问人的这些心理,就可针对被讯问人的这些心理,有针对性地研究部署续审工作,在续审中,针对其自信性侥幸心理或选择性侥幸心理对被讯问人进行讯问,促使其如实交代尚未交代的犯罪或违纪违法事实。
有的拒不交代犯罪或违纪违法事实的被讯问人,其在讯问的过程中和讯问结束以后,同样会对讯问人员的讯问进行分析。经分析,或认为讯问人员已经掌握了自己的犯罪或违纪违法证据,作出交代是个死,不作出交代也是个死,与其在此等死,不如逃跑,或许能免一死,或索性自行解决,于是,便产生逃跑心理或自杀心理,进而进行逃跑或自杀;或认为如果作出交代,就会发生自己所担心的问题,于是便产生了顾虑心理;或认为自己先交代对不起他人,迟交代又怕自己被动等,于是,便产生了矛盾心理;或认为讯问人员根本就没有掌握自己的犯罪或违纪违法证据,于是,便加强了自信性侥幸心理;或认为讯问人员已掌握了这部分事实的证据,没掌握那部分事实的证据,于是,便产生了选择性侥幸心理,等等。如果讯问人员在讯问结束以后,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被讯问人的这些心理,就可针对被讯问人的这些心理,或落实防止被讯问人逃跑或自杀的措施;或有针对性地研究部署续审工作,在续审中,针对其顾虑心理、矛盾心理、自信性侥幸心理或者选择性侥幸心理对被讯问人进行讯问,促使其作出交代。
由上述可见,讯问结束以后分析被讯问人的心理,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被讯问人在讯问结束后的心理,做好有针对性的工作。
被讯问人讯问结束以后的心理,有的是讯问过程中思想活动的继续,有的是在讯问结束以后通过思考分析而产生的思想活动。这些思想活动必然会在讯问过程中和讯问结束以后,通过其态度、情绪、表情、言语、举止等表现出来。讯问人员根据其在讯问过程中或讯问结束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态度、情绪、表情、言语、举止等的科学分析,便可准确地推断出被讯问人的心理。
1.里通外合翻供心理的被讯问人,在讯问结束以后,往往表现为寻找能为其传递信息的对象,或提出会见律师、亲人和要亲人给其送衣、送日用品的要求。讯问人员根据被讯问人的这些表现情况,就可推断出被讯问人持有或可能持有里通外合翻供的心理。
2.逃跑心理的被讯问人,在讯问的过程中,往往表现为以上厕所为由窥视防守的情况;在讯问结束以后,往往表现为向同监人或陪护人员探听防守的情况,或装病要到医院就医等,讯问人员根据被讯问人的这些表现情况,就可推断出被讯问人持有或可能持有逃跑心理。
3.自杀心理的被讯问人,在讯问过程中或讯问结束以后,往往表现为情绪消沉,或流露出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言语,或在讯问结束以后表现出一些异常的举动。讯问人员根据被讯问人的这些表现情况,就可推出被讯问人持有或可能持有自杀心理。
4.顾虑心理的被讯问人,在讯问的过程中或讯问结束以后,往往表现为忧心忡忡,或向他人打听某一问题其结果会是怎样。讯问人员根据被讯问人的这些表现情况,便可推断出被讯问人持有或可能持有某一顾虑心理。
5.矛盾心理的被讯问人,在讯问的过程中或讯问结束以后,往往表现出思想斗争激烈、左右为难、无所适从的表情,或向看守人员、陪护人员、同监人探听案件查处的有关情况,等等。讯问人员根据被讯问人的这些表现情况,便可推断出被讯问人持有或可能持有矛盾心理。
6.自信性侥幸心理的被讯问人,在讯问的过程中或讯问结束以后,往往表现为神态自若、言语果断,或态度恶劣、气焰嚣张,等等。讯问人员根据被讯问人的这些表现情况,便可推断出被讯问人持有或可能持有自信性侥幸心理。
7.选择性侥幸心理的被讯问人,在讯问的过程中,往往表现为对讯问人员进行试探,摸讯问人员的底细。在讯问结束以后,往往要向同监人透露讯问的情况并进行探讨分析,等等。讯问人员根据被讯问人的这些表现情况,便可推断出被讯问人持有或可能持有选择性侥幸心理。